10 黏在心头的年味
就翻个身,滚进了石臼。
随后,杨华举起了10多斤重的大木棰,涨红了脸,一下一下地使劲向石臼里的大粉团子砸去。“啪—啪—”粉团子像顽皮的孩子一样,似乎跳了起来。紧接着,杨母用手醮了凉水,猛地将粉团子翻了过来。在一砸一翻之间,粉团子变得越来越富有弹性。“噗!”转眼之间,粉团子被捧进了圆匾之中。边上的杨晨用线切下一小块,醮上桂花和白糖。一股甜甜的味道,让口水像放开闸门似的汩汩往外冒。杨父用一块醮了点水的白布,盖在上面,他用力地压,转眼之间,一个“超级大年糕”就出来了。那可是一个大圆匾似的大年糕!
打好的糯米面团,用大盆盛起来,等待定型。这种事小孩子们最乐意做,像玩橡皮泥似的,捏成各种形状。大人们往往是揪一块给孩子玩,通常是玩着玩着,糯米面团就没了,哪儿去啦?当然是进肚皮啦。
把糯米面团拨拉到各种模板里,在模版里面年糕将会被压模定型,最后就是一条条、一块块模样各异的年糕……
有的模板普通些,压制出来的年糕上面,只是非常简单的花色……有的加工点的模板高级些,压制出来的年糕上面,就会有类似“花”、“草”、“虫”、“鱼”、“喜”、“福”、“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