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三十七章 路制

常平司路,在发展、健全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政区幅员的尺度多少为宜的问题。

    可以说宋王朝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因时制宜,划分行政区、监察区、军区的辖境,使得有宋一代的路制呈现出犬牙交错、层次繁复的形态。

    首先是复式合议制的高层政区。

    因为从辖境看,帅司路与转运司路,在京东、京西及东南地区是完全吻合的。

    但是,在三路及川峡地区,宋王朝为了实现对外防御辽夏、对内巩固封建政权的战略目标,两司的辖境则极不一致。

    像是川峡地区,真宗初,分为益、利、梓、夔4路,景德元年(1004年),转运司路不变,帅司路则由4路合并为益利、梓夔两路。川峡地区,五代时曾出现前蜀、后蜀两个割据政权。

    因此,北宋常用重臣知益州,兼益利路兵马都钤辖,以镇抚西南远方。

    此制一直维持至南宋建炎时(1127年-1130年)方发生变化,时分益利、梓夔两钤辖司路为益、利、梓、夔4路,与转运司路完全吻合。

    因此,北宋时川峡地区,帅司路比转运司路为大。

    但南宋时利州路常分为东、西两安抚司路,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