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没什么卵用的活字印刷
出现横字、倒字等情况。以至于后世专家们判断一本古籍的印刷方式时,出现类似错误往往都会成为判断为活字印刷的理由……
这种情况下,文人们自然更喜欢雕版印刷的版本。
当然了,上述这些其实都是细枝末节,并不是阻碍活字印刷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上辈子孙鹏对这个问题好奇的时候曾经专门去研究了一下,看过一些小牛们的解释,然后才发现真正的原因——太贵了!
没错,活字印刷的成本太昂贵了!
木活字和泥活字等等成本略低,但是非常容易损坏,不停更新替换的成本太高,大规模印刷的意义其实并不大。而纯手工制作金属活字的成本极为高昂,清代有个福建人曾经花费二十年时间,用二十多万两白银的代价制造了四十多万个铜活字,投入之大可想而知。而且和只要认识字母就能挑选活字的西方不同,古代汉字上万个,即使常用的也有两三千,普通匠人哪里都能认识全了?就算让识字的人去排版,光是有条理的管理、挑选那些金属活字,就需要一整套的检字方法来配合。
除了成本问题之外,技术的限制也让活字印刷看起来不那么美好。
活字印刷看起来非常简单,后世网络上的那些小清新视频也让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