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 花溪板凳龙

    迎龙灯是正月里最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从正月初六开始,花溪村民就开始热闹起来,动手扎制龙灯。

    花溪的龙灯以板凳龙居多。板凳龙的龙头是木龙头,一般是用樟木雕刻的,施粉填墨,漆朱描金,琉璃灯。龙头有“中殿”,为小型木雕双层殿阁,雕梁画栋,曲槛回廊,相当巧丽。龙身有多片龙节和抱筐灯串连而成。每片灯板,长约1.3米,阔约18厘米,厚5厘米,中段装灯2盏,灯距约70厘米。灯板两端,钻有圆孔,俗称“桥灯”。连接时两节灯板对准圆孔,插上一根圆木柄,闩好。人即持此木柄游行。首先破开竹子,用细竹篾扎成龙身、龙尾。成型后用彩纸糊好,再饰以龙须、龙眼、龙角、龙珠,贴上龙鳞、龙鳍、绘贴花纹图案、剪纸等。

    迎灯时壮汉擎龙头游村,锣鼓唢呐伴奏,意谓“催灯”。各桥灯户扛灯出户,于场院和龙头相接,排成一列,称为“接灯”。

    旧时习俗,迎灯头夜,龙灯不出村,谓之“头夜利村里”。

    过了头夜,龙灯要出村迎赛。南乡风俗:龙头竹偷自何村,次夜就到该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