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能咋地
升降,纤毫无爽。
“陛下觉得此人如何?”一番介绍后,刘黻问道。
“此人并未入仕,且又为参加科举,想是其不愿受约束,恐不会应诏。”说实话,赵昺对其并不满意,首先其应算是一个隐士,而这种人往往自视甚高,脾气古怪,又不贪图富贵,动不动摔耙子,难以约束;再有其以钻研儒学为方向,什么天、地理和算学只能算是兴趣所在,真实水平有多高很难讲;另外其足迹只限于福建很小的范围内,许多地方并未亲自勘测过,见识终归有限。
此外对于陈普发明漏壶,赵昺心里十分清楚这有些言过其实了。他知道古时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较模糊,因而导致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也较模糊。在时间的使用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三竿”、“不见不散”等说法,也谈不准确。
且这种计时方式受外界影响较大,“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因而没有确定的时刻;“日三竿”首先在计量无法进行,只能凭借想像的太阳高度来确定一个大概的时间,“不见不散”更是没有确定的时间期望值,只能是人们活动结果的一种愿望,是最没有时间效应的守时方式,直到刻漏壶的发明,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