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日里彼此照应的回报,否则便落下了人情;当然凡参加吃请的必然要请吃,意即我对你的照应你将来照应我就罢了,庄户人过日子谁没有个三长两短,倘若我只吃请不请吃,人情就算还了,再遇难题就不好开口了。自然没人愿去落这样的口实,感情,感情,情是赶的,不赶就会失情。
我猜想,多半因为这个原因,村里人逢年过节必忙,原就无多大经济能力的人家情却必须赶的,因此家里准备的年货多用在了情上,老婆孩子则只有吃剩菜剩饭的份儿,剩菜剩饭也必要抢的,因为里面毕竟多了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油水儿,而且善于精打细算的婆娘也绝不会让其有太多的剩菜剩饭。
对于村里人来说,请吃吃请什么或多少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次数,次数频繁绝对是一种荣耀,因为冬日里的闲暇村里人唯一能做的事儿就是聚堆拉呱,拉什么呢,很自然就会转到“请吃吃请”上,尽管那年月“吃请请吃”的标准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但大家的谈兴却依然是很浓的,虽然或许已讲过了千遍百遍,而且还是那些醉酒的人和事,却似乎每次讲都是新鲜的,尤其是有村干部参加的场合,或者某一家有在外吃商品粮的人员,必会多一些更加新鲜的花样,便要百谈不厌,而且脸上总要流露出既羡且妒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