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凤和荆楚密不可分

    麟、凤、龟、龙是“四灵”,“四灵”信仰就是由图腾崇拜演变而来。

    儒家对“四灵”的神性作出了政治或伦理的解释,他们认为“麟体信厚,凤知治乱,龟兆吉凶,龙能变化。”(《礼记礼运篇》)

    所以,凤被认为是国运的征象。

    孔子说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也同样是把凤鸟出现和隐藏作为国运臧否的象征。这些观念都对楚人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六、以凤比德

    儒家认为玉是“德美之至者。”(《白虎通考黜》),因此,孔子还提出以玉比德的伦理说教。

    在古人“比德”的对象,最常见用就是“玉”与“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玉”与“凤”成了歌咏辞赋的主题。

    随着儒家学说的南下,楚人开始重视凤和凤文化,也开始运用“比德”思维将凤与道德联系起来。

    据说,春秋未期孔子南下楚国,楚狂接舆时就对孔子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将凤与德联系在一起。

    出自于战国未期楚人之手的《山海经》,也用凤(鸟)身体上的五个部位羽毛的花纹来比附所谓的“五德”。

    《山海经》提到:“凤鸟首文曰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