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印书
待,也就是在宴会上,让他写诗祝兴。
可是能解读经书的人呢?看看孔颖达有多牛,就知道了。
李承乾身为皇太子,就因为孔颖达给定了个“乱解经典”的罪名,没有任何人来求证一句,所有世家大族的文人全部上奏疏,弹劾太子不能承继宗庙。
李承乾这几天所表现出来水平,不说理念对错,仅就知识学术,那绝对是能成一家之言宗师级的,怎能不让这些学究发自内心的佩服?
当然,李承乾没有在意这些,因为这些都是他在后世读别人的。
而且,他知道虽然唐朝人读经不解经义,注释也只是注释个字词,不像宋朝和明朝的人,注释的都是整篇文章的意思 。
但是解经权一直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别人想解读经书不管对错,都要被整死。
所以后来武则天打压世家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科举中贬低明经科,抬高进士科,明经科考的是经书,进士考的是诗才。
就是因为解读经书的权力在世家手里,而诗才评判在她手里。可是会作诗的才子,在政治上大都少有建树,这就导致了,唐初的出将入相制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难以为继,一方面是李林辅从中作梗,另一方面也是才子实在难有为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