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七章 漕路多艰

徐齐霖再度登船,沿渭水直奔华阴县。

    “渭川水力,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阻阂,计其途路数百而已,动移气序,不能往复。”

    “汉武帝元光六年,大司农郑当时主持,发卒数万人,由水工徐伯督卒开凿,经三年建成漕渠。渠成后,潼关至长安的九百里渭河河道缩短至三百余里。转运便利,关内赖之。”

    “开皇四年,隋文帝命宇文恺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并于渠口建广通仓。隋末,广通渠淤塞,直至今日。”

    一路上,徐齐霖不断向熟悉漕运的官吏询问请教,也亲眼看到了渭水的情况,觉得自己以前把漕政改革看得简单了。

    渭河多泥沙、多浅滩,特别是中下游河段,河道游荡迂曲,多河心沙洲,河槽冲淤交替,主槽分叉摆动频繁。

    而且,渭水下游的灾害比较多,从贞观元年至天宝元年,所记载的洪水灾害便有三十四次之多。

    这又是大自然的惩罚呀!徐齐霖看着浑浊的渭水,苦笑着发出感慨。

    人口增多了,粮食、住房、燃料的巨大需求,便向大自然过量的索取。毁林造田,烧草垦荒,大自然不堪其重,便以灾害回敬贪得无厌的人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