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一章 白糖,漕运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开皇十四年五月,关中地区各州发生大旱,长安又发生地震,人心惶惶。

    没办法,隋文帝便带着百姓跑到洛阳去吃饭,因此得到了“逐食天子”的美名。

    到了隋炀帝时期,开凿运河,一方面是想摆脱关陇世家的束缚,另一方面也和解决关中和长安的缺粮问题有关。

    初唐时,由于战乱的关系,人口大量减少,再加上李渊和李二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每年不过二十万石,问题还不算突出。

    等到了高宗继位,缺粮问题便尖锐起来,多次因为关中闹饥荒而率领群臣禁军跑去洛阳就食,最后一次的洛阳行,更是死在了路上。

    按理说,大运河已经开凿完工,漕运到洛阳几乎不费什么力气。而从洛阳到长安,距离也不算远,何至于如此难运呢?

    事情并不象想的那么简单,真正的问题是出在洛阳和陕州这段路上。从洛阳逆水而上,在三门峡砥柱这个地方,水情复杂、暗礁极多,经常是船毁人亡。

    所以,洛阳的洛口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而能运到长安的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

    “朝廷每年都要在漕运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有斗钱运斗米之说。”马周苦笑了一声,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