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7章 秦琳的教师情怀

教育的问题,答案是,很多老师仅仅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有些老师,甚至他们自己都不太清楚何为“道”?应该树立怎样的三观?人生有什么样的困惑?他们并不知晓。

    所以,要让这样的老师,如何去教育孩子,引导学生?

    一位真正优秀厉害的老师,应当是良师益友,并且做到教书育人。

    悲哀的是,从90年代初开始,乃至于进入十几年几十年后,中国所呈现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一切以分数论。

    不管是学校的教育,还是课外的辅导教育机构,不管是个人,还是学生父母,乃至于社会、国家层面,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

    这样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成了流水线下产品,成为了考试的机器,成为了考试工具。

    包括老师,也仅仅是流水线生产的工人,分数代表着一切,升学率意味着一切。

    那么,老师也仅仅是作为“教书匠”的身份,根本谈不上“育人”,更不大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群以“教书”为名义的老师,教会一群以“考试”为名义学生,如何拿高分,对于如何做人,人生不同阶段有着怎样的困惑,根本连老师都不知晓,谈何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