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二十七章 士不练不可以战(求收藏)

导航,凡此种种皆为后人考究“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证。

    《武备志》针对蒙古、满洲犯边的客观现实,记载蒙古人训练骑射之术:“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维之鞍,伸手有所执,从重驰骋。四五岁挟小弓短矢,及其四时业田猎。凡其奔骤也,跂立而不坐,故力在跗者,八九而在髀者,势疾如飚至,劲如山压,左施右折,如飞翼,故能左顾而射,右不特抹秋而已。”

    茅元仪更一步介绍了弓箭手、弩手看似相近,实则大有区别:“射疏及远中微,大必资于弓矢。今弓手止射长箭,而不知射边箭弩,手亦不知用弩之法,况各止用竿子,虽可取胜,殊非长技。窃惟长箭去迟,而敌人易见,故彼得以闪避,且得拾取复射,其利在彼。边箭去疾,而敌人难窥,非惟彼不能回箭,况边箭所到倍,长箭百步有余,其利在我。长、边二箭务令弓手兼习,若贼尚远,缓则射边箭;如来近迫,则射长箭。各从其便。”

    茅元仪还介绍了当时测定弓力的一些情况:“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觔,后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巳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