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最好的时代
鼎的觉也能睡着了。
这一日,石洵对赵桓道:“陛下,进五年,有五万大学卒业的人进入了河套路,有三万大学卒业的人进入辽东,五千大学卒业生漂洋到南海,前不久,秦相公从南海送来奏书,希望朝廷再引渡一万大学卒业的学生过去。”
“准!此时你来去处理便是。”
赵桓对石洵的工作显然非常满意。
教育这些东西本身是急不得的,从靖康二年,赵桓举起屠刀在大宋境内疯狂杀人开始,到靖康十二年,整整十年。
大宋的教育改革已经整整十年。
这十年,几乎是将传统的那一套用最粗暴的方式撕掉了,然后强迫性的执行了新的教育制度。
石洵就是赵桓的前锋人物,他几乎不参与道朝堂的斗争上,一直专心狠抓各地的学校和教育问题。
如今,大宋才真正算得上是人才济济。
一旦教育体制建立起来,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和吐蕃人不一样,汉人自古以来就深刻明白读书的好处。
许多穷苦人家,都愿意负担很重供孩子读书。
所以,留给赵桓的基础盘是非常靠谱的。
“石卿,你功不可没,朕要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