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与富余田

次爆发抢米风潮,抑或者抗租,还有人起义造反。

    看明史记录,崇祯11年8月,洞庭东山的盗贼谋划起事,被巡抚都御史张国维镇压,后来余党又再次起事,仍然被制伏。

    同年11月有奸恶借蝗灾为谣,讹言倡众抗租,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千余人聚集焚庐劫资,终被知府牛若麟镇压。

    崇祯13年6月,苏州府城发生抢米暴动。

    崇祯14年正月,苏州府城的市民暴动抢米。

    ……

    这样的明史记录,真真让人望之叹息。

    那么,1640年苏州的大米有多贵呢?100个铜钱一斤,也就是大约50-100元人民币一斤。

    想想吧,一个3口之家,每月要花3000元人民币买米,一个月的食品成本就到4000元以上,那是个什么概念,说是仅仅为了吃饭而活着,亦不为过。

    所以,粮食危机的本质,是粮食的生产不足,导致粮食过度市场化,以及在市场化作用下,导致的粮价飞涨。

    在中国江浙和珠三角地区,无论是明末还是现在,粮食都是高度市场化,基本上,所有人都需要从外购买粮食。江浙地区原本是粮食主产地,现在却因为耕地变化,变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