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四节 赢骊为何而来
邹衍接过那小册子后,默默的念道:“年三熟、约八千万顷优质良田。数亿屯煤矿资源……”
屈原一听到邹衍这么念,立即扔下酒杯坐在邹衍身旁。
邹衍翻的快,屈原却要读的细。
屈原伸手把小册子抢到手,邹衍只是淡然一笑,坐着一旁依屈原的速度在看着小册子。
红河三角州。
无论是秦还是楚,对农业已经有大量的积累,冲积平原肥沃,但也会有水患,还有就是,河道也需要治理。
但,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一年三熟。
这代表着四季如夏的地方,比南港更靠南,崖山一带种下了稻米却还没有收获过,屈原很清楚这里的稻米可以达到至少两年五熟。
但,崖山的水系点有乱,这里大面积种植还不够好。
那份简报,当然是依白晖的意思,按大河卫的记录方式写下的简报,重要的问题已经说的很详细。
那一片,至少有八千万顷良田,不用再开荒,直接就是良田。
屈原将那小册子一合,盯着白晖问道:“谁的。”
“诸夏。”
白晖的回答挑不出毛病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