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附庸风雅》
没有风趣优雅的人才会附庸风雅,试图藏在风雅之中兴风作浪,爱面子的外表包裹歪点子的内心作恶多端,附庸风雅的人往往搞坏了风雅。如今很多高尚的东西都成了下流的庇护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仓颉创造了字之后,词也逐渐形成,然后成批古诗文接踵上阵,在小说泛滥成灾的年代,词汇量也是层出不穷,当然,这其中有很多韵味价值都已变味儿,罪魁祸首当然是那附庸风雅又乱搞风雅的家伙,随意亵渎,顾名思义,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然后在大肆传播自己的理解的意义,以来垫高自己的风雅地位。风雅者雷厉风行,雷霆万钧啊。
在浮躁的年代,五光十色,乌烟胀气,失真的词韵不胜枚数,就拿最显而易见的大师来说吧,现代人几乎都默认大师不过是行骗的必备头衔,在这个年代什么xx大师xx大师的头衔已经臭大街。各个五迷三道,哪里还有什么芸芸众生,大师随处可见,也随叫随到,简直就是在玩“数不胜数”的成语接龙,大师简直就像小学毕业生一样庞大,进入社会大而无当。
曾经的大师不可多得,底子在心中,常常为人低调为人指点迷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现在的人,可到不是在激扬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