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你们看,那就叫拉洋片。”
“拉洋片”也叫做“西洋景”。不用翻历史考证,这玩意儿有个“洋”字儿,和“洋火”、“洋油”、“洋人”流行的年代不会相差太远。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土”货。
怎么和“洋”字儿攀上关系的,这就很难说了,可能因为拉来拉夫的照片,是洋玩意儿的缘故。
在北方都市中的娱乐场里,或是乡间庙会集市的地方,随处都可以看到“拉洋片”。
这玩意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方形的外景,下面一层是内景,有四个镜孔朝外,每次可以四个人观看。
只要在西洋景前面,摆一张长凳子,就可以解决座位问题。“拉洋片”的艺人,常是单挑独立,一副担子在肩,老板伙计都是他。
另一种有十二个座位,“拉洋片”的艺人必须两人搭档合作演出。一推一拉,看完一套景片是四十八张,少一张便是偷工减料,也说明观众拥挤生意看好了。
“拉洋片”的不论那一种形式,都必须备有一套铜钹和皮鼓,吊在一边,系上一根绳子,一拉一放,发出“仓咚仓咚仓”
的声音。伴着地的唱腔吆喝。
能否吸引观众光临,全靠他的口头宣传。因为“西洋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