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节 动身
东瀛古文学影响最深渊的一位诗人。
但白居易写诗的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讽谕诗,如《秦中吟》和《新乐府》等名篇。
不过,白居易的精髓并未被平安时代的东瀛吸收。
相反,倒是白居易仕途黯淡,心如死灰后写的伤春寻道、偏安一隅的诗集备受推崇。
不难看出,东瀛学中华家,也不过是学了一星半点。
他们在文化上的学习如此,在其它华夏习俗、礼仪方面的学习,其实同样只学到片面。
这是从根源上就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地理位置影响人文艺术发展。
因地理位置的束缚,东瀛永远欣赏不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李太白,也欣赏不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因为他们没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秦川,也没有天上奔涌而下的长江黄河。
所以中华家真正的精髓,东瀛别说学不了,要想理解都很困难。
但他们却偏偏喜欢以自居正统。
秦淮指腹抵住眉心,微微揉了揉。
他可不是隐士,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