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冒冷汗
故事虽然可笑,但赵昺也知道这也是当皇帝的无奈,尤其是对一个化素养不高的皇帝,要知道大家能从一级级的考试脱颖而出,表明学识和写作水平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这个的确让人恨为难,要从几篇章的字里行间寻出读书人的水平高低,也真是为难了,不用些小手段又能怎么办?
赵匡胤之所以用交卷速度来评判贡士们的水平高低,其也是有些道理的,交卷快至少说明此人才思敏捷,反应快,脑瓜子灵活,以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办事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但这也留下了空子给人可钻,所以在接连三届“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后,大家找到了投机取巧的方法,那是如小李飞刀一般——唯快不破。
于是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看交卷速度,那作必须写得快,大家都在快,于是民间纷纷风行快速作,有没有快速作培训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快速作大赛。而赵匡胤偶尔也举办快速诗竞赛,优胜者也可以被朝廷选拔,例如有一个项目叫“一日作诗百篇”。有个叫赵昌国的信心满满地应试,结果从早写到晚,也写了二三十篇,而且质量实在马马虎虎,宋太祖居然也勉强录取了他。
不过唯快不破也有失手的时候,到了太宗朝出事了。士子李庶几,一直以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