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万嫁妆
“潘迪特先生,布哈特先生可是愿意出三万美元的嫁妆啊,那可是足足三万美元啊,你不好好考虑一下?!”
“三万美元算什么?切特利先生愿意出五万美元的嫁妆!”
“兰多赫先生愿意出十万美元!”
“......”
看着眼前这几个大婶吵吵嚷嚷的喧嚣场面,恐怕很难有人能够猜到这是一堆“媒婆”在向一个男人提亲,毕竟在国人的思维里面结婚向来都是男方通过高额的彩礼来彰显自己的实力,可是在印度,却恰恰相反。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按照印度教的教义,将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最为尊贵的婆罗门,相当于古代的祭祀;第二等是刹帝利,相当于古代的贵族和武士。这两等统称为高种姓。
然后就是第三等的吠舍,负责农林牧副渔这些基础工作,任务是负责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第四等是首陀罗,基本上就等同于奴隶。但再次之下还有更为低等的“达利特”,或者换种说法就是贱民,连给高种姓做奴隶的资格都没有,如果在路上见到高种姓了,得赶紧躲起来别让人看见,否则就是污染了高种姓的眼睛,会因此被打甚至砍头的。
虽然早在1947年印度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