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吸引
帝、国潮教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看春晚等待赵大叔,使除夕之夜有了不同的意义。
1990年,赵大叔表演小品《相亲》,朴实的农民“老蔫儿”妙语连珠,在春晚舞台上初露头角。
或许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往后的21年,他登上春晚20次,成为春晚舞台上最重量级的人物。
一口纯正的东北话,一张标准的“猪腰子”脸,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大盖帽,赵大叔用最朴实的形象,将“东北式”的幽默艺术散播到全国,也让中国人有了无差别的快乐。
“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快乐,没人比他更在行。
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年龄学识,人们团聚在一起,脸上尽是是抑制不住的欢笑。“赵大叔,来了吗?”、“赵大叔出来的记得叫我”,这样的对话,每年的同一个晚上,都会在无数的家庭里上演,春晚太长,只有赵大叔不容错过。”
让赵大叔的小品走进亿万观众心里的原因,只有三个字:接地气。
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扮演他自己,一个来自东北的底层农民。
铁岭开原县莲花乡石嘴村,赵大叔就出生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