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优越感之二
得平时很难得到的优越感。
知识也会带来优越感,中国人好为人师就是这样来的。从我们历史上知识传授的方式来看,大多是讲述式的,所谓师道尊严。老师掌握着课堂上的话语霸权,这种霸权还带有正当性:尊重知识。
我有知识,当然应该受到尊重,这就是优越感。发展到孔乙已的地步,还残存着那个习惯:读书人的事,怎么叫偷呢?
当然最古老的最伟大的教学,往往是讨论式的。所以,在两三千年以前,人类文明第一次大爆发时,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古印度的佛陀,到中国的孔子,流传下来的典籍,都是问答笔记。
但这种问答教学的操作,难度非常之大。第一,这像是学生向老师要答案,老师必须有大量的答案,才可以应付学生。第二,这种问答,还有点学生挑战老师知识极限的味道,有点像考试,如果老师与学生知识上没有维度上的差距,是当不了老师,开展不了这种教学的。
这就像是两个人下棋,老师得让学生先手,老师如果接不了招,这就下不了了。
这种老师是圣人,是智慧大师。他的知识究竟有多少,恐怕当时的学生也不知道。他成为老师的能力,好像有一个中华曲库,任由任何一个学生点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