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零一章 生命智慧二

必然性,只讨论可能性,或许还有意思些。”

    万老师这有点拿中国文字的模糊性,进行诡辩的意思了。把知识与主观意识分开,就轻巧地避免了这个反问。从这种辩论的技巧来看,有偷换概念的嫌疑。中国文字的歧义性,容易让人偷换概念。

    比如前面我思考过的,有人说“搬砖太累了,我不想搬了。”有人就会这样反驳“搬砖是最累的吗?比打铁如何?如果你连砖都不想搬了,那打铁的,岂不是要自杀。更何况,累就一定是坏事吗?也许锻炼了身体,更是好事呢?”

    许多长辈与过来人,就是利用这种诡辩的方法,取得话语权的,毒害不浅。这种办法的流毒,是不讲是非,只讲利害。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世界上绝大部分是小人,造成我们中国一般人,都只讲利害了。

    回到刚才的对话,我觉得万老师说得也有点道理。如果只探讨可能性的话,这不失为一种讨论。我们必须把讨论与辩论区分开来。辩论必须建立在相同的话题体系内,争论是非,凭的是逻辑。在一个不太讲逻辑的语言环境里,还不如讨论,来得更为实际。因为讨论,只讲可能性,找出那种可能性最大,或者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案,也算是一种探讨。或者,这种探讨,可以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