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尽是些烦心事
不怪兴安谨慎,朱祁镇说的这些没一件符合祖制,皇庄成立与否影响倒也不大,反正皇帝名义上是富有四海,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圈几块充公之地倒也无伤大雅。
可处置流民就触及了一道贯穿明朝历史的难题。明初以来,户口管理相当严格,因为当时税赋的主要依据是人丁而不是田亩,户口紧紧联系着国家的税收,自然容不得半点马虎。
为此朱元璋发明了户帖制度,户帖内详细记录本户乡贯、丁口、名岁等基本情况。与后世的户口本不同,明朝户帖最大的特点是,家庭财产要详细登记,这即是朝廷对你产权的认可,也是衡量纳税额的一个重要依据。
户帖,由当地衙门盖章之后,由户主自行保存。因为送到户部存档那一份是用黄纸做封面,所以又被称为黄册。此外,布政司一册、州府一册、县衙一册,每逢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时再做修改。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还建立了里甲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以每110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10户为里长,其他100户划分为10甲,每甲10人。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由1名里长率领10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10个甲一甲负责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