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编制
至于糜芳,荆州方面不提,益州也没问,仿佛忘记了这个人。
究其原因,实在是太过宽厚,让郝普可以毫无顾虑的二次降敌。投降速度之快,简直跟策反的内应一样。
吴军背盟来袭期间,最先积极起兵反抗的是土夷酋帅,这些人没有被吴军挫败,反倒拿到战争红利。
这让荆州士人,尤其是襄阳一带的士人脸上无光。
吴军来袭期间,虽有习珍、樊胄这样誓死抵抗的襄阳人,可更多的力量来自土夷酋帅。
刘备让出江夏时,土夷酋帅起兵反抗吴兵,程普杀大小酋帅三百余人;湘水之盟时,长沙土夷反抗吴军,黄盖扫平这股叛乱后也劳累卒于军中。
如果不是麦城决战打的酣畅,以吴军对阵夷兵的一贯优势胜绩,荆南起兵的土夷酋帅绝对会被血洗。
可问题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面前,丧胆的吴军没时间收割夷兵,土夷酋帅已通过军功在荆州站稳脚跟,还多融入新编成的左军。
一流的荆州士人在刘备身边当参赞,或担任益州各处的郡守、县令长;二流的荆州士人、豪强追随刘备入蜀当军吏,现在成长为少壮派将领。
三流的荆州士人留守本土,前有湘水之盟拙劣表现,再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