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粮饷困难
罗昭云听到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的高士廉,说出了库仓无多余粮草的事情,有些愕然,这画风有点不对啊,按照他的历史知识,大隋在文帝时候,建立六大粮仓,人口接近九百万户,征收了粮食源源不断储存二十年,达到了一个惊人数字。
记得有一段贞观政要的史料,记载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大意是在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饥挨饿。当时国家粮仓贮存甚丰,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粮食拯济灾民,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文帝统治末期,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
正因为这段史料,使得后世学者和网民争论不休,有一部分人觉得大唐盛世,得益于隋代的粮食储存多,其实这是一种对史料解读不够彻底,首先这有唐太宗夸大粮食存储,来做力证,朝代灭亡跟储量多少没有关系,刻画出隋文帝不怜百姓,隋炀帝好大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