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七一章 以文明之名

   老子解了,着《道德经》,道家出;孔子解了,着《易传》,儒家出;阴阳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农家、计然家……统统解了,开辟出自己的学说,遂诸子文章传道至今。《易传》中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唐太宗时的名臣、儒宗孔颖达阐释说:“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就是说的着书立说,文章传道,而天下光明。《尚书》曰:“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解释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这是说的君臣治国的文德辉耀;而太宗皇帝说:“柔远俗以文明,慑匈奴以武略”,这是说的文治教化,并且要与“武略”相连。

    显然大唐帝国的对外战争就是奉行了太宗皇帝的御释之义——先以武力平外夷,再以文明移夷俗。到高宗皇帝时就更进一步了。

    高宗发布了文明战争论:

    “文明者,与野蛮对立。我们为什么要消灭野蛮?因为我们是人,不是野兽。是人,就要有人的尊严,有人的**,有人的道德,有人的法度,有人的知识,有人的文治教化,有人的智化瑰宝……这些,就是人类的文明。野蛮,践踏文明,使人不成之为人……

    “文明的意义,在于它是永远流动的河水,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