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仙姝看黛玉(六)
的,如果续书不能与人进益,那么不读也罢。
脍炙人口的诗词不等于诗词快餐化,这中间是世代回味与一时痛快的差别。这就是时代的差别造成的,现代人是实实在在的灯红酒绿、古代人是飘零寥落的长夜孤灯,所以古代人的精神 世界投入简练的古文时就与现代人在时空感上显得差别巨大。现代社会可以给予人们在精神 感官层面的事物太多,也就是好看、好玩、好吃的太多,古代人豪富在社会上比例太少、富足的文人又波折太多,现代人人富足如此盛世确实难得,但也应不同过去仅仅孤奋造就文化,大工业观念还要更加深入人心,更新某些“小气”、“器小”的社会氛围。现代人可以用科技呈现宏大的宇宙奇观和微观瑰异的电子世界,具体感悟自然缺失明显。当现代诗词完全社会化时,诗词变得像一带而过的事物,这些直白的描写也许千年后会像岩画般古拙起来。
古诗文在白描的文字间时空既可能无限放大、拉长,又可能无限压缩、简慢。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会存在这种现象。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把人们的目光思 维拓展无际;北宋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