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91章 抗灾

南道部分水利都巡查了一遍。吸取后世的经验,但凡工程,皆使人刻碑,立于工程所在地,负责之人是谁,在何人任上等等,全都刻于碑上。

    在给朝廷的上疏中,薛朗写道,于碑上有名者,做得好的自然是名传千古,青史留名;做的不好的,也可按照碑文所刻,追究其责,不使遗漏。水利工程设施,担系重大,事关黎庶,事关安危,人命至重,贵若千金。以奖鼓励之,以惩警戒之,以加强责任心。此策一出,大获朝廷诸公并小李圣人的赞赏,特别是受到工部尚书的热烈支持。这年头,但凡负责营造工程的,多是家传的手艺和本事,匠户世代相传。

    若能于朝廷的大工程上留下名声,于家族是有大好处的。说长远些,历朝历代都要有负责营造的工匠,只要手艺传承不断绝,名望卓著的工匠们,即便换了新朝,也不缺出头之日。

    于是,在朝廷诸公和小李圣人的支持下,薛朗这策不止在水利工程设施上,即便在宫室营造上,也照章办理。

    于是,有唐一代以来,无论何种工程,大到河堤河防的建设,再到宫室、佛塔的营造,在建筑物旁皆有碑文立于一旁,后世诸朝皆效仿之,为后世近现代研究古代建筑历史等提供了大量的史实佐证。首倡者薛朗,也在历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