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中德蜜月
1983年1月,东德首都东柏林。
原中国志愿军驻北欧芬兰部队的5万官兵,大部分通过欧洲各国的港口运输。逐渐返回了祖国。
但依然还有2600多名从北欧战场上返回的老兵,并没有返回中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欧洲,为祖国争取利益。
其中,大约100多人继续留在北欧,为国联军北欧司令部服务。
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士兵,转型成为外交型的干部,因为,他们非常懂欧洲这边的军事,与此同时,也会讲欧洲语言。这批士兵中,有700多人会德语,所以,调到了东德这边。现在他们基本上都成为了国内来人跟东德这边沟通交流的翻译。
实际上,这批转型为翻译的士兵,起到的作用,比他们继续在前线打仗更重要。
因为,国内会德语的不多,而东德会汉语的就更少。两国希望展开更多的合作和交流,瓶颈是翻译人才太少了。
东德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人均最富的国家,除了因为其基础设施在中欧国家里面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德意志民族的人才底蕴,工业革命时期的德意志,因为重视教育,并且,人民性格对于纪律性和服从性很认同,这种性格很适合搞工业化。所以,从第二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