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即使这么作死,依然有人在拼命拯救
。仅仅是中国吃透了美国和苏联提供的第一代战术机的生产技术后,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开始搞出了国产化的歼8生产线。
枭龙战术机生产线,本来就是淘汰的歼8生产线改组而来。但中国的战术机生产线有一个特点——产能大!3();
不像其他国家对战术机零件搞的那么精致,以至于组装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维护也很麻烦。
中国的战术机追求的都是结构精简,比如,-4战术机大约有700多万个零件,这么多的零件,即使有图纸,想要组装起来也非常麻烦。
苏联的战术机,已经进行了精简,减少到大约500多万个零件,生产和维护的要求极大的降低了。中国的-8战术机则是精简到了300多万颗零件。
简化了零件的数量,虽然也减少了不少的功能。但却是为量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假设不简化的话,以中国的生产力,每年生产几百架战术机,远远不够前线的消耗。但简化之后,中国的战术机月产能就可以超过1000架,量产带来的是生产成本降低,以及更易于维护。
枭龙战术机很大的程度上接近于歼8战术机——易于维护、容易量产。
而东德的战术机部队,已使用10个月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