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01“仁义”--中国人的主要道德观

也便渐渐苏醒和复活过来。当然,我动笔目的倒并不是要学习前人的所谓“三不朽”,也即“立德立功立言”。自古以来,能“立德”的,都是开创宗教的大圣人,如释迦、耶稣和默罕默德、孔丘等。能立功的,都是肇基立业的大英雄,帝王者如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等、将相如姜子牙、孙武子、卫青、霍光等。能立言的,都是思想深邃的大贤哲,如春秋时的百家诸子、汉代董仲舒、宋明时的程朱王、清代的曾胡等。

    写作在于我,一来是为了怡情消谴。我没有别的爱好,麻将二十年前打过几次,后来便不摸了。电脑游戏玩过,但老是过不了关,打不过b,也没信心玩了。如果硬要说爱好,有时偶尔在网上下几局围棋,但水平也是不高。所以写作也算是一种可以表达思想的消谴吧;二来是圆自已一个武侠梦。通过武侠来表达自已对于人生和世界的一些管蠡陋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武侠只是起了一个媒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仁和义无疑是占有最主要的地位的。传统武侠小说的发轫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草根阶层对仁义的理解和追求。

    纵观历史,仁义的起源可谓久矣。从《孙子》中的“智信仁勇严”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管子的“四维不张,国乃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