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2、3
训,都是弥足珍贵的。实践证明,这些经验或教训的说服力远比十几年空洞的说教有力,我们村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儿。
“走出去学”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组织的。按照通常的做法,书记首先确定一个基调,然后由乡长带着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管区的干部到外面去考察了十几天的时间,结果便是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冬暖式大棚。
提及大棚,参与考察的人就不由自主地要热血沸腾:这东西太神奇了,冬天居然能长出新鲜的菜,收入也不错,一年上万元!
现实是,这些人的热情再高,再四处宣扬,却连村支书这一级也感动不了,尽管村支书们还是耐心地虽然有些倦怠地听完了他们神采飞扬的描绘——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再说了,我们一年平平稳稳也收入上万元,也不错了。
这是思想的问题,书记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这些头脑不开窍的村支书也去看,直看到他们象当年发展乡村企业和兴修水利那样兴奋与忘我。
既然书记说了,就必须要去,格自然要低一点儿,由分管的副乡长带队。即便这样,乡财政也没钱,副乡长便说由各村自己带,一千、两千不等。
支书们却不干了,既然都去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