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虽然彼此情况有很大不同,可谁能够保证,最坏的情况一定不会发生?
桓容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桓石秀一时陷入沉默。
贾秉沉吟片刻,脸上不见忧色,而是微微一笑,道:“陛下莫非忘了,石刺使的兄弟正在长安。”
听闻此言,桓容不禁一愣。
“秉之是说石勉?”据他所知,石勉正在并州,并未至长安。
冀州刺使之所以开城投降,除了青、并两州刺使合兵包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石勉带去桓容赐给的印章,当面进行游说。
“非是石勉。”贾秉摇摇头,“是石励。”
石勉是石劭的庶弟,随他一同逃至南地。其本名石勖,后为行走北地方便,避免被人猜疑,化名为石勉。
贾秉口中的石励是两人的族兄,当年一起北逃,不想在途中分散。石劭、石勉随流民逃至盐渎,石励则带着家人流落到魏兴。
只能说,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
论起生财之能,石励不比石劭,却也是人中翘楚。
在桓容登基之前,石励就聚集起一批小商人,行走在两国边界。
这些人多为流民出身,从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