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384. 对质仇公武
以免遭到当地百姓们的唾骂。
而当时,许多五台山的僧侣因着禁佛令,纷纷逃往投奔幽州,李德裕遂招来幽州奏事官,让奏事官转告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他说:“五台山的僧人充当将领的话,不如幽州将领,充当士卒也不如幽州士卒,就是这类无所事事、百无一用的僧侣,你们何苦要平白无故地为了他们,落得一个容纳僧侣、抗逆朝廷的恶名,成为天下人指摘的口实?从前昭义刘从谏倒是也招纳聚养了无数闲人,可你们都看到了,昭义最终又落得了什么好处?平素相安无事的时候倒还罢了,逢着事到临头,又有几人是甘为昭义而战?谁人能为刘稹出谋划策,为刘氏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容留僧侣是利是弊,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吧!”
奏事官将李德裕的原话带回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无奈,干脆将两把刀封好,送至居庸关,将两把刀挂上居庸关城门,并宣称道:“如有游僧进入幽州之境,一概斩首不饶!”
至此,连河朔三藩也不敢再留护僧侣,抗命朝廷。
会昌五年八月,李德裕上奏,东都洛阳九庙有高祖以来,所铸造的神祖二十六尊,现贮藏在太微宫的小屋子里,臣等请奏用拆毁佛寺所得的木材,来修复太庙,李瀍准奏。
八月初七,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