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章 还是太年轻了

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的。但到了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步恶化,陷入紧张对峙状态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中苏冷战期。

    第二个阶段则是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力主“新思 维”,成为中苏恢复正常关系的推动者并于1986年在海参崴发表讲话,明确表露出要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提出准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上”同中国认真讨论创造睦邻气氛问题。

    直到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破冰之旅”,表示愿意消除阻碍中苏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即苏联从中苏边境和阿富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过渡期。因为苏联解体的缘故,俄罗斯方面经济衰退虽然签署了《中俄两国会谈纪要》但事实上双方的贸易关系却并不热烈,相反更多的还是建立在民间私人业务往来。

    直到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蜀中省轻工厅会前往波格拉尼奇内区考察的原因。

    黄贺虽然记不清中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