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大明医疗救援体系
贴住胸腔的东西,或许等到军医,还能救回来。
至于说张力性气胸之类,在以火枪和利刃为主要武器的大明,遇见的机会不多,而且胸腔穿刺技术多少还需要培训。
喉管或者是鼻咽通气管之类的东西,一个是生产不出来,一个是还需要技巧,没有训练模型的前提下,总不能拿着真人联系下喉管或者是做环甲膜穿刺术之类的吧。
至于说补充液体之类的措施,就更难了,现在连饮食都还不能完全解决,怎么来解决无菌液体的问题,更不要说去弄出来无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之类。
那些都需要工业的支撑,至于羟乙基淀粉之类的东西,更是想都不要想啦。
所以说,定位于未来明军的医护兵,能做到十分或者二十人一个的情况下,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在第一现场,先把伤员的大出血之后,如果可能在进行伤口的消毒和预处理,如此一来后方战地医生们能够做进一步的处理。
方书安根据后世的统计来计算,只要是能够第一时间完成止血,死亡率下降一半不是问题。
孙传庭的提议,很快被兵部崔景荣看到并且因此足够重视。
放在前年,即使有人提出来,他都不见得能够施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