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第一次相见
,而形成不同地区的特色。著名的有金陵派和嘉定派。该书作者是嘉定人,所以专论嘉定派。
上卷溯其源流,叙其特色,下卷则摘录前人诗文,以备考证。上卷记载的竹刻工艺家起自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迄于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共有70名,其中明代6名,清代64名。
在此期间,嘉定竹刻甚为繁荣,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竹刻工艺家队伍,涌现出诸如明代朱松邻、朱缨、朱稚征和清代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施天章等名家。
书中通过对这些竹刻工艺家的介绍,对嘉定竹刻的发展历史作了比较和概括,并品评了明清两代名家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书中指出,明代竹刻“制度浑朴“,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就“渐趋新奇,失古意矣”。
还没等他把这本书看完,他就已经大致判断出了手中竹筒的来历。
他手中的这个竹筒应该是清初顾珏所制“兰亭雅集图竹香筒”。
顾珏,字宗玉,活跃于康、雍年间(1662-1735),世居嘉定县城南面,继承明代朱、沈神 髓,又不袭前人窠臼而能独立门庭。
要言之,朱、沈竹刻风格纯以浑朴古拙为主,盖亦明代竹刻艺术之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