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要寄情于山水
悟自然,才能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
古人寄情怀于山水的作品有:
从《诗经》《楚辞》《乐府民歌》三曹文学,都有寄情山水的作品,比如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佳作,让人难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有寄情山水的佳作,太多太多了,因时间原因就不展开了,望各位海涵。
古人之所以独爱山水,这必须要溯源到春秋战国之前,孔子在《论语》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一般的人会说,会理解成为: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慈的人喜欢山。
如果是这样解释就不对啦。
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