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4章 打包也是技术活

可见当时军纪严明。”

    说到这里菜已经上齐,大家边吃边聊,可能是气氛太沉重,耿宝昌夹起来口菜,笑道:“你可能想象不到,当初为迁移,故宫人光打包就花去半年时间。”

    “每件文物的包装至少有4层:纸、棉花、稻草、木箱,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个大铁箱。这步骤保证运输途中不论翻车、进水,损失都微乎其微。”

    “我们记得当时为打好包,曾专门去琉璃厂请来几个古董商号的专家传授方法,对一些易碎的瓷器,还打开入宫时没开封的景德镇瓷器,比照景德镇当时的包装来学习。”

    “尽管有高手指导,但如此精密和浩大的打包工程,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摸索和试验。1.3万多箱文物,几乎都是由故宫里的专家、老职工,包括当时的领导亲自动手,每件每箱都非常严密。”

    “尤其是占到文物总箱数近1/3的瓷器、青铜器和石鼓,最怕运输颠簸。一般一个瓷盘会被五六个叠放捆绑,先以棉花裹住外侧,再用纸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绑紧,才能装进长1尺、宽50公分、深50公分的特制木箱里。”

    “我们亲自经过反复地空中落下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国民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